劇情簡介
在19世紀90年代初期,一個貧窮的波蘭的學生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在巴黎大學佩洛特教授的物理課上因飢餓昏倒。由於關注瑪麗的健康,佩洛特邀請這位天才學者吃午飯,並詢問了她關於未來計畫後,為她提供了一份研究工作。佩洛特建議瑪麗在化學和物理老師皮埃爾·居里的實驗室進行研究,安排她在晚上的一個宴會上與他會面。儘管佩洛特試圖讓他們避免尷尬,害羞的彼埃爾與矜持的瑪麗還是覺得很不自然。不過佩洛特教授還是成功的將瑪麗介紹去了彼埃爾博士的實驗室工作。
在瑪麗準備來到實驗室那天,彼埃爾博士認為女性與科學是不相容的,彼埃爾讓他的年輕助手大衛·納戈在實驗室的角落給瑪麗收拾了一個放研究設備的地方。大衛認為做研究的女人長得都一定很醜,此時,瑪麗來到了實驗室,大衛被瑪麗的魅力所折服,殷勤的幫助瑪麗收拾試驗台。幾周后,瑪麗在做完實驗準備回家時遇上暴雨,彼埃爾慷慨的分享雨傘給瑪麗並送她回家,路上兩人第一次聊天。聊天中,瑪麗有見地的科學觀察給彼埃爾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後,彼埃爾把自己寫的新書送給了瑪麗,並在扉頁上寫了題贈。這時,在大樓的另一位科學家貝克勒爾博士衝進實驗室,興奮的告訴彼埃爾他有個奇怪的新發現。彼埃爾邀請瑪麗一起去貝克勒爾的實驗室,原來貝克勒爾發現,他之前在完全黑暗無光線的情況下照的一張照片底片,無意中與一種岩石一起放進了抽屜,等他再拿出來的時候底片上的影像居然可以清晰可見。貝克勒爾猜想是某些岩石或者礦物可能會儲存太陽的光或能量,然後再釋放出來。因此他又拿照片做了幾次實驗,可是事實證明他的猜想行不通。最後他發現了原來是一種叫“鈾瀝青”的礦石具有輻射性,能夠發光並且可以穿透黑色的相紙。瑪麗認為這塊石頭裡面應該有一小塊的太陽物質。瑪麗和彼埃爾帶著無數的疑問回到了自己的實驗室。
瑪麗告訴彼埃爾,一旦她畢業了,她將回到華沙和她的父親在一起。雖然彼埃爾告誡她不要放棄自己的研究,但瑪麗堅持離開。瑪麗很榮幸在畢業後成為排名第一的物理系學生。彼埃爾急於推遲她的離開,邀請瑪麗在他父母的家裡度過周末。在那裡,瑪麗受到了彼埃爾父母發歡迎,父親尤金醫生和敏銳的母親都很喜歡瑪麗。在父母家的最後一天,彼埃爾的母親建議瑪麗多留幾天,但還是被瑪麗婉言謝絕,瑪麗堅持說她必須回到波蘭。傍晚,絕望的彼埃爾闖進瑪麗的房間,再次以“共同的科學夢想”為由挽留瑪麗,同時大膽的向瑪麗表露心聲,直言自己對瑪麗的感覺並提出求婚。瑪麗愉快地接受了。蜜月期間,瑪麗向彼埃爾透露,她的夢想是發現瀝青鈾礦現象之謎。
此後,夫妻兩人在研究超越當時物理原則的放射性射線的過程中,在礦物碴中發現了“鐳”。為了分離鋇與鐳,他倆在最惡劣的環境中歷盡千辛萬苦,終以“微量除鋇法”得到鐳的結晶體。居里夫婦將這一重大發現公諸於世,因而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女科學家。在領獎前皮埃爾卻不幸遇車禍身亡。居里夫人強忍悲慟,繼續進行科研工作。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葛麗亞·嘉遜 | 瑪麗·居里 | 簡介 居里夫人 |
沃爾特·皮金 | 皮埃爾·居里 | 簡介 居里先生 |
亨利·特拉維斯 | Eugene Curie | |
艾爾伯特·貝瑟曼 | Professor Jean Perot | 簡介 佩洛特教授是瑪麗的老師 |
羅伯特·沃克 | David Le Gros | 簡介 大衛·納戈是居里教授的學生和實驗室助理 |
C·奧布雷·史密斯 | Lord Kelvin | |
梅·惠蒂 | Madame Eugene Curie | |
雷吉納德·歐文 | Dr. Becquerel | 簡介 貝克勒爾博士,法國物理學家,曾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范·強生 | Reporter | |
瑪格麗特·奧布賴恩 | Irene Curie - Age 5 | |
吉恩·洛克哈特 | Bit Part | |
莫洛尼·奧爾森 | President of Businessman's Board | |
琪琪·珀露 | Eve at 18 Months | |
Francis Pierlot | Monsieur Michaud |
職員表
製作人 | 西德尼·富蘭克林、E.J. Mannix |
導演 | 梅爾文·勒羅伊、阿爾伯特·勒文 |
副導演(助理) | Tom Andre、哈里·博蒙特、Hugh Boswell、Al Shenberg、Wallace Worsley Jr. |
編劇 | Paul H. Rameau、保羅·奧斯本、奧爾德斯·赫胥黎、沃爾特·瑞奇、Ève Curie |
攝影 | Joseph Ruttenberg |
配樂 | Herbert Stothart |
剪輯 | Harold F. Kress |
藝術指導 | 卡迪拉克·傑本斯 |
美術設計 | Cedric Gibbons |
服裝設計 | Irene |
布景師 | Edwin B. Willis |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類別 | 歸屬 | 結果 |
1944年 | 第16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影片獎 | 西德尼·富蘭克林 | 提名 |
1944年 | 第16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主角獎 | 沃爾特·皮金 | 提名 |
1944年 | 第16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女主角獎 | 葛麗亞·嘉遜 | 提名 |
1944年 | 第16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攝影獎(黑白) | Joseph Ruttenberg | 提名 |
1944年 | 第16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藝術指導獎(黑白) | Cedric Gibbons | 提名 |
1944年 | 第16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音響效果獎 | Douglas Shearer | 提名 |
1944年 | 第16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配樂獎 | Herbert Stothart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居里夫人》一片是根據瑪麗·居里與皮埃爾·居里的小女兒,法國女作家艾芙·居里發表的人物傳記《居里夫人傳》所改編的電影作品。《居里夫人傳》一書發表於1937年居里夫人逝世三周年之際。
電影著作權
該書籍發行後,引起好萊塢的關注。環球影片公司迅速買下了電影著作權,艾琳·鄧恩想飾演瑪麗的角色,於是鄧恩來到歐洲會見艾芙·居里討論項目,可之後卻不了了之。幾年之後,環球影業出售電影著作權給米高梅電影公司,MGM想讓自己公司的葛麗泰·嘉寶來飾演瑪麗,並請了Aldous Huxley和F. Scott Fitzgerald等劇作家來對嘉寶改編劇本。但因1941年美國陷入了二戰,葛麗泰·嘉寶離開了米高梅,該項目再次被擱置。
拍攝過程
因米高梅公司的演員葛麗亞·嘉遜和沃爾特·皮金兩人在1941年的《落花飄零》與1942年的《忠勇之家》兩部影片中的搭檔出演被觀眾所喜愛,並且雙雙提名於奧斯卡獎,所以MGM決定再次啟動這對熒幕搭檔來出演該作品。製片人西德尼·富蘭克林也曾擔任過葛麗亞·嘉遜在好萊塢出演的第一部影片《萬世師表》的製片人;導演梅爾文·勒羅伊也曾執導過葛麗亞·嘉遜和沃爾特·皮金兩個共同出演的影片《落花飄零》。西德尼為了影片的準確性,他還刻意為此請來了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Rudolph Langer博士作為官方技術顧問,除了提供對劇本的,博士還重新做了一些的居里夫婦的實驗用於編劇們觀察。
製作發行
影視公司
類別 | 公司名稱 | 地區 | 時間 | LOGO |
製作公司 | 米高梅電影公司 | 美國 | 1943 | |
製作公司 | Loew's Inc.orporated | 美國 | 1943 | |
發行公司 | 米高梅電影公司 | 美國 | 1943 | |
發行公司 | Metro-Goldwyn-Mayer (MGM) | 法國 | 1947 | |
發行公司 | 米高梅聯美家庭娛樂 | 美國 | 1990 |
相關參考:
發行地區
國家 | 首映日期 | 國家 | 首映日期 | 國家 | 首映日期 | 國家 | 首映日期 |
美國 | 1943-12-15 | 美國 | 1943-12-16 | 日本 | 1946-02-14 | 芬蘭 | 1945-12-02 |
瑞典 | 1944-09-18 | 中國香港 | 1948-07-08 | 丹麥 | 1946-11-18 | 奧地利 | 1945-12-08 |
土耳其 | 1946 | 法國 | 1947-09-05 | 義大利 | 1947-01-31 | 德國 | 1947-10-22 |
相關參考:
影片評價
導演梅爾文·勒羅伊小心地把片中複雜的科學素材易於理解,並且沒有拍攝任何一個專業科學場景。科學題材的娛樂作品策略的確在好萊塢奏效了,《居里夫人》贏得了觀眾和評論家的喜歡。藝術評論家斯利·克勞瑟在《紐約時報》寫到“他們已經吸收並融合了《The Curies'》,可以理解為是在讀一本好書。葛麗亞·嘉遜和沃爾特·皮金是理想中的主導演員”。(特納娛樂評)
《居里夫人》是一部觸動人心的好電影,影片保持接近其原著,主題的生活事實也比預期的更和諧。片中嘉遜和皮金的飾演都是完全融入電影靈魂的,還有他們團隊的表現比之前的影片《忠勇之家》更令人滿意。(美國電視指南評)